3.3 位置公差——全部有基准
3.3.1 平行度
3.3.1.1 线对线平行
1) 给定方向上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0.012,且平行与基准线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二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2) 互相垂直的方向上
公差带是距离为二对互相垂直的距离分别为公差值t1=0.012、t2=0.020,且平行与基准线的二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 任意方向上(公差带前加Φ)
公差带是距离是直径为公差值t=0.012,且平行于基准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3.3.1.2 线对面平行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0.012,且平行与基准平面的二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3.1.3 面对线平行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0.012,且平行与基准线的二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3.1.4 面对面平行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0.012,且平行与基准面的二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3.2 垂直度
3.3.2.1 线对线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0.012,且垂直于基准线的二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3.2.2 线对面
5) 在给定方向上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0.012,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二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6) 互相垂直的方向上
公差带分别是互相垂直的距离为公差值t1=0.012、t2=0.020,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二对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7) 任意方向上——公差值前加Φ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0.012,且垂直于基准面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3.3.2.3 面对线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0.012,且垂直于基准线的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3.2.4 面对面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0.012,且垂直于准面的二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3.3 倾斜度
1)线对线
被测线与准线在同一平面内,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0.08,且与基准线成一定角度的二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2) 线对面
——给定方向上: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0.08,且与基准面成一定角度的二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任意方向上: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Φ0.08的圆柱面内的区域,该圆柱面的轴线应与基准面成一定角度
3)面对线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0.08,且与基准线成一定角度的二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4)面对面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0.08,且与基准面成一定角度的二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3.3.4 位置度
3.3.4.1 点的位置度公差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Φt的圆内的区域,其中心点的位置由相对于基准A和B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3.3.4.2 线的位置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以线的理想位置为中心线对称配置的二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其中心线的位置由相对于基准A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3.3.4.3 孔的位置度公差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Φ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其轴线的位置由相对于三基<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3.3.5 同轴度
轴线的同轴度:公差带是公差值Φt=Φ0.2的<柱面的区域,其轴线与基准轴线同轴。
3.3.6 对称度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0.2,且相对基准<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二平行平面之间区域。
3.3.7 圆跳动
被测要素某一固定参考点围绕其基准轴线旋转一周时允许的最大变动量t=0.2,适用于每一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它是差值(示值差),不是区域范围。它可能包括了圆度、同轴度、垂直度、或平行度误差,这些误差的总值不能超过给定的圆跳动。
1)径向圆跳动
2)轴向端面跳动
3.3.8 全跳动
1)径向全跳动
径向全跳动是被测要素围绕其基准轴线作若干次旋转,同时测量仪器与工件间作轴向移动,此时被测要素上各点间的示值差。它是差值(示值差),不是区域范围。
2)端面全跳动
3.4 何时加φ
公差带可以有下述几种形式:
——圆:点的位置度;
——环:圆度;
——套:圆柱度;
——二平行直线之间;
——二平行平面之间;
——圆柱体;
——球;
被测要素的公差带为圆、圆柱时加φ、为球加Sφ。
——对圆柱体任意方向的直线度;
——线对线在任意方向的平行度;
——线对面在任意方向的垂直度(一般都应标);
——位
度;
——同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