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里有提到,“一流的工程师能顶得上10个二流的工程师,一流的工程师天生充满了责任感和好奇心,他们大都满怀信心但虚怀若谷,他们直接但不粗鲁,他们不推诿,他们不在乎工作边界,以团队而不是自己的工作任务为目标。”
-到这里深以为然,一下子从“术”提升到了“道”的高度。这对于工程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师也不只是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就可以了。扪心自问我不是合格的工程师,此前过于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思维方式完全停留在理解,而工程技术也只是谋生的手段,如今工作将我强行拉回0工程师的轨道,反倒让我重新思考,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
在学校教育体系里,成绩好分0高是好学生的指标,至于步入社会之后能够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那就不是教育所关心的。在现实的工程领域,比拼的不再是分数,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完全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参考,非要有,粗暴的说是某些领导的意见,理念先进点说,也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说,能否满足用户的0求,这是传统教育与现实职场的区别。
从“术”的角度来说,衡量一个工程师优劣在于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那么多高深莫测的技术难题需要攻关,大学期间研习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之类的基本派不上用场,工程应用相比科研理论要求低一些,产品毕竟是各种理论执行的末端。但技术作为工程师的基础,对于产品的来龙去脉,研发设计各个阶段也应该了如指掌。
技术永远都在变化,即使技术本身没有变,随着你自己的经验提升,你的理解在变,技术其实也是变化的。如果有工程师疲于应付,自以为是的认为理解已经到头了,轻易的自我满足,那离一流的工程师还差很远。在以前公司的理化室,有个刘师傅做了39年的金相试验,临退休时都还在说,每次看到金相图都会有新的认识,对于技术一直都保持着孩子般赤诚,对于这样的老工程师总是心存敬畏。
在面对挑战和技术难题,像我这样无知无畏的人来说,自然赞同义无反顾的往前冲,但是对于在行业混迹七八年,技术能力谈不上一流,但又胜过一般人的工程师来说,不知是职业疲惫还是对技术心存敬畏,对于技术难题总是会提出“不可能”,甚至还会以个人经验担保。这让s不由得想起亨利-福特在《my life and work》说一段话:The right kind of experience, the right kind of technical training, ought to enlarge the mind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impossibilities.
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不就是来解决问题,来打破这些不可能的吗?如果只知道提问题,而不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你的作用在哪里呢?
技术作为工程师的基础,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却解决不了为什么,做什么的问题。技术能力扎实的工程就一定是好工程师吗?不一定的,如果只是浑水摸鱼,纵有十八般武艺不愿意施展,那还不如一个二流的工程师呢?他们以个人的资历拿着高额的薪水,但完全没有发挥出作用,这对公司而言也算是一大损失,或许在肆ι秆』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学历,工作年限,职业背景来衡量。
由于个人硬件不扎实,自然会钦佩这些底子雄厚的人。但真正相处下来,不过尔尔,甚至都有些失望,经历过职场的打磨,已经褪去了对技术的灵敏度,总是以老油条的心态应付,更别说以团队而不是自己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凭借不错的技术功底和阅历混迹各企业,以工资为导向的结果,有点像麦客,哪家麦子熟了,就会拎起镰刀去割麦子,割完拿钱走人便是了。这种职场的颠沛流离之下,可能收入不菲,但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拥有归属感却是种奢望。
作为精明的利己主义者,眼看着船翻了,也会无动于衷,因为内在的工作边界认为,翻了就翻了吧,反正那不是我的责任。理性来说一点错都没有,但是作为船上的一员,船翻了,你又会好到哪里去了?在这条船上,如果连掌控方向的舵手都一副麦客的姿态,随时拍屁股走人,这样搭b的团队也不过是简单的人员的拼凑。作为其中一名船员,至少我还做不到无动于衷。
自以为热爱文字,喜欢阅读人类社科的书籍,偏感性的思维不利于从事工程技术,因为工程技术需要严谨务实的态度,需要清晰的逻辑和分析能力,恰好这些是我所缺乏的,也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适合这份工作?只是一路走来,我感觉到对这些人文精神的追求,其实对于工程技术也是一种弥补。工程师首先是一个人。不管是人文社科,还是工程技术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满足某类需求,解决某类问题。我们没有必要削尖了脑袋做成一副工程师的样子。目标是解决问题,炔皇茄菹芬谎看起来像工程师,这也就意味着允许工程师是多元化。其实在不断从事这份工程技术过程中,你的思维方式自然而然会转变,而不需要刻意演练,别的工种也大体相似。
很多事情不去做,并非真的时间不够用,而是它还不够重要。那些公开的呐喊其实是虚荣作祟,真正的喜欢从来不是甜言蜜语,而是切实的行动表现,也不必刻意追求作家的名号,既然在写,你就做着作家同样在做的事情。
对于工程技术,也并没有那么排斥,每天大量时间花在工作上,偶尔梦里还会播放工作的场景,进步成长过程中的充实让时间飞快,也让我看到人的可塑性。如果非要谈情怀的话,一直希望能够打造个人的生态系统,前期一直在追求精神世界的虚无,差一个现实的连接和依靠,工程技术刚好弥补了这个空缺,让我能够换个角度看这个世界。
采铜见解:
从个人的修为、成长上来讲:道和术都是非常重要又非常难的事。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从学习、工作弈芰来看,离“道”和“术”都有一段距离,都谈不上这些东西,只是在“表”这个层面。
“道”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的修炼,就是要有一种主动的意识,去思考和探索事物的深层的本质,不满足于表象,不满足于道听途说,不满足于流行的概念、术语和观念。这种思维素质难能可贵,但不是高不可攀,要会有意识地自我训练。
“术”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具体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任何一个专业领域,任何一个专业人士,都是由无数个“细节”构成的,所以细节的积累很重要。当细节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了术,就有能力来驾驭一个领域的专业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捷径。
有道无术的人,可以去做观察家,做评论员,但永远无法成为一个专业人士。有术无道的人,可以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可以解决难题,但是无法思考和判断大的方向,需要别人来指路,或者靠山寨模仿。而道术兼备的人,必然牛逼闪闪熠熠生辉。
您怎么看,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