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基于Pro/E的健骑机的运动仿真
基于Pro/E的健骑机的模型已经建立,接下来主要确定模型运动仿真的机构组成和初步动态仿真分析。
4.1 机构组件的确定
在Pro/E的组件页面下,在菜单-应用程序-机构中(如图12)对健骑机模型的连接、电动机、分析等进行数据设计。
图12 机购界面
|
(1 电动机选择把手和脚架的A-2连接为ServoMotor1,初始角设置预览位置为-180deg,模采用余弦,把振幅设置为100,其余默认。如下图13所示。
|
|
图13 伺服电动机的确认和定义
|
(2)右键点击图12分析,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类型、终止时间、帧频、最小间隔如下图14所示。
图14 分析界面
|
(3)最后点击运行,机构则会显示运动轨迹
4.2 运动仿真分析
4.2.1 仿真动画的t成
在确定了4.1中几个步骤之后,点击按钮,进入回放界面,继续点击按钮,进入动画界面,如图15所示。点击捕获,设置输出工作目录,生成MPG格式的文件,便是运动仿真的效果视频了。
图15 动画界面
4.2.2 仿真分析
|
在动画生成之后,便要对健骑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了。由于在使用健骑机的时候,我们是双手紧握手柄,同时双脚踩动踏脚,做往返运动。从运动的动画可以看出在健骑机运动时,主要是把手和脚架这2个主运动点以及坐垫这个副运动点的相对运动。因此在仿真分析时,我们就选取这3个点为诳嫉悖选取Pro/E的笛卡尔坐标为零点。
(1)点击按钮,进入测量结果界面,点击按钮,进入测量定义界面,在这里面设定类型、点或运动轴以及评估方法,分别对measure1,measure2,measure3(如图16所示)进行定义:
图16 运动分析中点的确定
|
(2)点击应用 确定,回到测量结果界面,点击则生成下图所示各点的位置/时间变化曲线。
图17 点measure1的X方向位置变化曲线
|
图18 点measure2在X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曲线
图19 点measure3在Y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曲线
其中各个参数的最大、最下值如图20所示:
参数名称
|
最大
|
最小
|
measure1:MDX
|
-20.872555(t_min=0.75000)
|
4.562005(t_max=0.25000)
|
measure2:MDX
|
-40.027296 ( t_min=0.25000)
|
-11.548490(t_max=0.75000)
|
measure3:MDX
|
54.411203( t_min=0.25000)
|
73.835309(t_max=0.75000)
|
图20 3个点的最大、最小值
由以上各图和表可以看出模型中,把手的移动范围为25mm左右,脚架的移动范围为30mm左右,而坐垫的移动范围为20mm左右,由于比例为1:10,它们的实际移动范围则分别是25cm、30cm、20cm,再结合大部分人体的身体比例,此模型已经可以让人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了。
当然,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对健骑机速度变化、力情况、各部分的干涉以及产品的外观等等一一进行仿真分析,但是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努力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积极创新,对产品做出好的优化设计。
5 结束语
本文借助Pro/E实现了对健骑机从建立模型、装配到仿真分析的全过程,最终实现了对样机的设计。设计从开始到现在主要完成了一下几方面内容:
(1)对健骑机的测量收集数据工a
(2)零件的建模
(3)虚拟样机的装配
在完成了所有的零件的建模之后,利用Pro/E的装配模块 ,结合对“约束”概念的理解,使用“约束”完成了快a成型机的零件装配。
(4)运动仿真分析
在完成了零件装配之后,利用Pro/E的装配模块,通过定义“驱动”,完成了快速成型机的运动仿真,并进行简单的仿真分析,从而生成满足设计要求的健骑机模a。
在利用Pro/E软件完成本课题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1)零件之间的连接方法有很多,像刚体、销钉、滑动杆、圆柱、平面等等,我们在装配零件时如何选用合适的连接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运动仿真,如果选错,仿真就无法进行;(2a由于Pro/E软件仿真方面的局限性,无法对样机的仿真分析做到很具体,因此机构的优化设计或许有不足之处。还有一些问题,在这里不一一赘述,但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经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这些不足之处。
本文借助Pro/E实现了对简化健骑机从建立模型、装配到仿真分析的全过程,最终实现了对健骑机样机的设计。借助像Pro/E这样的三维CAD软件和仿真技术,大大缩短了新产品设计的周期;而且通过对数字化模型的分析可以提早发现产品的缺陷并加以修改,达到了优化设计的目的;直接在数字化模型上进行各种运动及材料⌒缘姆抡娣治龆不用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产品试制,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应用仿真技术对健身器材行业,及各个机械行业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文熙.Pro/ENGINEER野火版3.0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李乃文,郭晓俊,姜勇.Pro/ENGINEERWildfire3.0中文版机械设计基本技术与案例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王隆太.先进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 陈榕林.机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