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空作业,国家标准GB 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根据这一规定,在建筑物内作业时,若在2m以上的架子上进行操作,即为高处作业。
1、概述
高空作业(拼音:gao kong zuo ye)是指,人在一定位置为基准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为了便于操作过程中做好防范工作,有效地防止人与物从高处坠落的事故,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对<筑物和构筑物结构范围以内的各种形式的洞口与临边性质的作业、悬空与攀登作业、操作平台与立体交叉作业,以及在结构主体以外的场地上和通道旁的各类洞、坑、沟、槽等工程的施工作业,只要符合上述条件的,均作为高处作业对待,并加以防护。
2、基本定义
高处作业: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坠落高度基准面:
通过最低坠落着落点的水平面,称为坠落高度基准面。
最低坠落着落点:
在作业位置可能坠落到的最低点,称为该:业位置的最低坠落着落点*。
高处作业高度:
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
其可能坠落范围半径R,根据高度h(此高度为基础高度)不同分别是:
当高度h为2--5m时,半径R为2m;
当高度h为5m以上至15m时,半径R为3m;
当高度h为15m以上至30m时,半径R为4m;
当高度h为30m以上时,半径R为5m。
高度h为作业位置至其底部的垂直距离。
3、基本类型
建筑施工中的高处作业主要包括临边作业、洞口作业、攀登作业、悬空作业、交叉作业等五种基本类型,这些类型的高处作业是高处作业伤亡事故可能发生的主要地点。
4、高空作业-事故预防与控制
(1) 洞口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预防留口、通道口、楼梯口、电梯口、上料平台口等都必须设有牢固、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盖板、围栏、安全网);不要在洞口旁休息、打闹或跨越洞口及从洞口盖板上行走;同时洞口还必须挂设醒目的警示标志等。
(2) 脚手架上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要按规定搭设脚手架、铺平脚手板,不准有探头板;防护栏杆要绑扎牢固,挂好安全网;脚手架载荷不得超过270kg/m2;脚手架离墙面过宽应加设安蟹阑ぃ徊⒁实行脚手架搭设验收和使用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悬空高处作业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加强施工计划和各施工单位、各工种配合,尽量利用脚手架等安全设施,避免或减少悬空高处作业;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穿软底防滑鞋,同时要正确使用安全带;身体有病或疲劳过度、精神不振等不宜从事悬空高处作业。
(4) 屋面檐口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要点:在屋面上作业人员应穿软底防滑鞋;屋面坡度大于25°应采取防滑措施;在屋面作业不能背向檐口移动;使用外脚步手架工程施工,外排立杆要高出檐口1.2m,并挂好安全网,檐口外架要铺满脚手板。
(5)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要坚持开展经常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使其认识掌握高处坠落事故规律和事故危害,牢固树立安全思想和具有防、控制事故能力,并要做到严格执行安全法规从而为预防、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发生。
5、高处作业的级别
5.1 高处作业高度在2--5m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5.2 高处作业高度在5m以上至15m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5.3 高处作业高度在15m以上至30m时,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5.4 高处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6 高处作业的种类和特殊高处作业的类别
6.1 高处作业的种类分为一般高处作业和特殊高处作业两种。
6.2 特殊高处作业包括以下几个类别:
6.2.1 在阵风风力六级(风速10.8m/s)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8风高处作业。
6.2.2 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异温高处作业。
6.2.3 降雪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雪天高处作业。
6.2.4 降雨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雨天高处作业。
6.2.5 室外完全采用人工照明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夜间高处作业。
6.2.6 在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统称为带电高处作业。
6.2.7 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统称为悬空高处作业
6.2.8 对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进行抢救的高处作业,称为抢救高处作。
6.3 一般高处作业系指除特殊高处作业以外的高处作业。
7 标记
高处作业的分级,以级别、类别和种类标记。一般高处作业标记时,写级别和种类;特殊高处作业标记时,写明级别和类别,种类可省略不写。
例1:三级,一般高处作业;
例2:一级,强风高处作业;
例3:二级,异温、悬空高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