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要说明
1.1该部分综述
该部分主要介绍门护板系统的设计开发流程、设计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与其他相关零部件的关联性等,尤其是在门护板对整车内饰造型效果的影响程度方面,并介绍在设计中的一般设计概念的分析和确定。通过该设计指南的介绍,为公司门护板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指导,,规范公司门护板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
1.2. 设计该产品的目的
门护板作为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需保证外观、实用性(人机工程) 、精细度外, 还需要在车辆碰撞时起到吸收碰撞能量,降低对人,的伤害程度的作用。
1.3使用范围
适用于乘用车、商务车和要求较高的载重车等。
1.4零件构成图
序号
|
名称
|
料厚
|
常用材料
|
1
|
门护板本体
|
2.5mm
|
PP+EPDM-T20
|
2
|
门护板挂钩
|
2.5mm
|
PP+EPDM-T20
|
3
|
储物体盒
|
2.5mm
|
PP+EPDM-T20
|
4
|
吸能块
|
|
EPP
|
5
|
中饰板
|
2.5mm
|
ABS+面料/皮革
|
6
|
螺钉堵盖
|
|
PP+EPDM-T20
|
二、设计构想(思想、理念)
2.1概述
门护板在设计时一般主要考虑外观上的整体效果, 一般来说,A CLASS冻结后就不允许改动,所以在CAS阶段就需要定义门护板与周边零件、各分块之间的间隙,同时作初步的人机工程及法规进行校核。校核后须对INSIDE HANDLE, ARM REST, GRIP HANDLE, WINDOW CRANK ASSY, MAP POCKET重新进行布置(如果需要), 如果可能,在此阶段还需要考虑右舵车,尽量减少右舵件开发投入;CLASS制作完成后,进入MATERIAL阶段,此阶段须定义各分块材料;完成后进入SECTION阶段,在此阶段须对工艺、脱模方向、配合方式进行初步的定义.SECTION阶段;完成后进入FRAME阶段,此阶段须考虑装配可行性、定位、碰撞吸能块及强度, 对结构进行细化。
若单从门护板考虑,一般来说,与门护板配合的钣金面应尽量平整,门内钣金应尽量为一体式(不要前后分块),且钣金上所有门护板固定孔应在同一道工序中冲出。
受边界、空间、工艺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门护板在设计过程中必然会不断修改。
2.2发展方向
2.2.1 轻量化
2.2.2 NVH
2.2.3 侧碰安全
2.2.4 多功能
2.3 开发周期
门护板正向开发周期表
|
工作内容
|
时间(工作日)
|
累计
|
设计
|
300
|
300
|
模具开发
|
75-90
|
375-390
|
整改
|
240
|
615-630
|
实验
|
90
|
705-720
|
认可
|
10
|
715-730
|
2.4 数据制作
2.4.1 CAS阶段
此阶段需要确定各分件的工艺(注塑,吸塑,搪塑,吹塑)、检查CAS是否满足相关法规(GB8410、FMVSS201), 如果需要,还需考虑右舵,尽量减少右舵需要开发的零件和开发费用。
2.4.1.1法规及标准要求
所有零部件的设计,都需要满足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这是设计的基础。
2.4.1.2 燃烧特性要求
企业要求小于等于75MM/MIN
2.4.1.3 INSIDE HANDLE 布置
INSIDE HANDLE的布置要方便操作,同时又要防止误操作,一般来说,INSIDE HANDLE的布置范围见下图:
为保证内开手柄的操作空间,手柄和护框上缘应保证30mm间隙,手柄和底座应保证20mm间隙,若为2手指操作,保证以上间隙的手柄长度应大于40mm,3手指操作的手柄长度应大于50mm。
2.4.1.4 ARM REST布置
ARM REST布置要求高度及前后位置合适,使驾驶员或乘客手臂得到放松。常见布置范围见下图:
另外:为使驾驶员或乘客手臂舒适,ARM REST的总宽度须大于60mm,平面区域大于40mm。ARM REST倾斜角度≤ 6°,(注:受整车造型影响,ARM REST布置通常无法达到理想状态,此时须评审决定)。
2.4.1.5 WINDOW CRANK ASSY布置
WINDOW CRANK ASSY应尽量布置在人方便操作的范围内(参见INSIDE HANDLE的布置区域),同时,为方便操作,手指区域间隙应大于40,背手区域间隙应大于50,座和门板的间隙应大于55。
2.4.1.6 MAP POCKET布置
此部分布置受造型影响较大,通常由造型决定,但如果条件允许,MAP POCKET应尽量保证280mmX70mmX100mm的空间。
2.4.1.7 GRIP HANDLE布置
掌握式
手握处周长应不大于100mm,内侧距门护板本体间隙应大于35mm。
盒式
宽度应大于25mm,深度应大于30mm,长度大于80 mm。
2.4.1.8 REGULATOR HANDLE布置
REGULATOR HANDLE 应尽量布置在人方便操作的范围内(参见INSIDE HANDLE的布置区域)手摇柄在玻璃关闭状态的位置,应该避开人体腿部,以防止侧碰时对人体造成伤害。且手摇柄的外部倒角尺寸应该满足法规要求(R>3.2mm)。
手摇柄旋转轴线应该尽量接近Y方向。
前门的布置应该考虑与仪表板、地图带、内开手柄及门护板扶手的间隙,保证在手摇柄旋转的过程中不与其发生干涉。
后门的布置应该考虑与前排座椅、后排座椅、内开手柄及门护板扶手的间隙,保证在手摇柄旋转的过程中不与其发生干涉
位置比较紧凑的允许与前座椅有微量干涉,不影响功能。但不能与座椅坐垫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