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制订分摇臂支座及钻三孔夹具设计
目 录
设计任务书
一 零件的分析………………………………………
二 工艺规程设计……………………………………
(一)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二) 基面的选择………………………………
(三) 工艺阶段划分
(三) 制订工艺路线……………………………
(四)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
寸的确定……………………………………………
(五)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三 夹具设计…………………………………………
四 参考文献…………………………………………
一、 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摇臂支座是发动机上一种重要零件,在发动机中,常具有定位,承受压力的作用,这个零件从零件图上可以看出,他的设计基准是基准D面,加工表面包括:Ø12mm,Ø11.5mm圆柱面;Ø4mm,Ø3mm,Ø2mm,Ø6.1mm,Ø10.5mm孔; D,E,F面及端面;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些加工表面而言,我们关键是加工出基准D面及Ø6.1mm,Ø10.5mm孔,并以此为其准加工其它表面,并且保证其它表面与孔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图1 零件图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35,考虑到该零件在机械产品中的受力并保证零件的工作可靠性,零件为小批生产,而且零件的尺寸不大,因此,毛坯可采用手工锻造,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
(二)基面的选择
基准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粗基准的选择:以上下表面和两侧面作为粗基准,以消除,,三个自由度,用以消除,,三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
对于精基准而言,根据基准重合原则,选用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
(四)工艺阶段划分
当零件表面精度和粗糙度要求比较高时,往往不可能在一个工序中加工完成,而划分为几个阶段来进行加工。
A .粗加工阶段 主要切除各表面上的大部分加工余量,使毛坯形状和尺寸接近于成品。该阶段的特点是使用大功率机床,选用较大的切削用量及尽可能提高生产率和降低刀具磨损等。
B .半精加工阶段 完成次要表面的加工,并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作准备。 C .精加工阶段 保证主要表面达到图样要求。
D .光整加工阶段 对表面粗糙度及加工精度要求高的表面,还需进行光整加工。这个阶段一般不能用于提高零件的位置精度。
就本零件而言,零件精度要求不是很高,有三组表面需要经过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其它加工表面只要粗加工即可.需要经过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表面是Ø12mm柱面,及铣D,E表面。
(四)制订工艺路线
制订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为小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部分专用夹具来提高生产效率。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率,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由《特种机械加工技术》P109表3-5、3-6、3-7,列出对摇臂支架外圆柱、孔、表面的加工方法如下:
加工部位
|
精度等级
|
表面粗糙度Ra/μm
|
加工方法
|
支架底面
|
IT11
|
6.3
|
粗车-半精车
|
支架双耳端面
|
IT7
|
6.3
|
粗车-半精车
|
支架双耳表面
|
IT8
|
0.8
|
粗车-半精车-精车
|
Φ3mm孔
|
IT12
|
12.5
|
钻
|
Φ4mm孔
|
IT8
|
6.3
|
钻-扩-铰
|
Φ10.5mm孔
|
IT12
|
12.5
|
钻
|
Φ6.1mm孔
|
IT12
|
12.5
|
钻
|
支架外圆表面
|
IT12
|
6.3
|
粗车-半精车
|
支架双耳圆柱
|
IT8-IT9
|
0.1
|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
工序顺序的安排
1.机械加工顺序
(1)遵循“先基准后其他”的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摇臂支架的底面。
(2)遵循“先粗后精”的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然后再安排加工工序。
(3)遵循“先主后次”的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摇臂支架的底面、摇臂支架耳朵端面、摇臂支架耳朵表面。
(4)遵循“先面后孔”的原则。首先加工各个端面和表面,后加工各个孔。
2.热处理工序
模锻成型后切边,进行调质。调制硬度为241~285HBS,并进行酸洗,喷丸处理。喷丸可以提高表面硬度,增加耐磨性,消除毛坯表面印脱碳而对机械加工带来的不利影响。摇臂支架前臂表面在精加工之前需要进行局部淬火,提高它的耐磨性和在工作中成熟冲击载荷的能力。
3.辅助工序
在半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和中间检验工序;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清晰和中检工序。
综上所述,该摇臂支架的安排顺序为:基准加工——主要加工表面粗加工以及一些余量大的表面粗加工——主要表面半精加工和次要表面加工——热处理——主要表面精加工。
1.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Ⅰ 锻造成型。
工序Ⅱ 铣底面D。
工序Ⅲ 铣顶面E
工序Ⅳ 钻Φ10.5,Φ6.1孔。
工序Ⅴ 粗车、精车Φ12外圆及端面,粗车、精车G、F端面,切槽Φ11.5、倒角
工序Ⅵ 钻孔Φ3,钻、铰孔。
工序Ⅶ 钻孔2×Φ2
工序Ⅷ 局部淬火
工序Ⅸ 磨2×Φ12
工序Ⅹ 清洗检验。
2.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Ⅰ 锻造成型。
工序Ⅱ 铣底面D。
工序Ⅲ 铣顶面E.
工序Ⅳ 钻Φ10.5,Φ6.1孔。
工序Ⅴ 钻孔Φ3,。
工序Ⅵ 粗车、精车Φ12外圆及端面。
工序Ⅶ 钻、铰孔
工序Ⅷ 钻孔2×Φ2
工序Ⅸ 局部淬火,
工序Ⅹ 清洗检验
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上述两个工艺方案的特点在于:
方案一把工件加工工序分得比较集中,能减少设备投资,增加换刀及铺助时间,适合小批量生产。
方案二是加工工序较分散,而且分得有点乱,加工过程中精度得不到保证,适当调整一下顺序,可以适合大中批量生产。
第一种方案的装夹比较多,但是考虑到加工零件的方便性,及加工精度,且是小批量生产,所以采用方案一比较合适。
(五)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摇臂支座零件材料为35,毛坯重量约为0.3Kg,生产类型为小批生产,
采用手工锻造。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 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
1. 车Φ12外圆及端面
考虑圆柱面的粗糙度Ra为0.8,参照《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表1—43,确定工序尺寸为 Z=2.5mm,其中粗加工的加工余量Z=1.2mm,半精加工的加工余量Z=0.7mm,精加工余量为Z=0.4,光整加工余量为Z=0.2
2. 车Ø12mm端面
考虑端面的粗糙度Ra为3.2,参照《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表1—43,确定工序尺寸为 Z=2mm,其中粗加工的加工余量Z=1.5mm,半精加工余量为0.5mm。
4.铣底面顶面,
考虑端面的粗糙度Ra为3.2,参照《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表1—43,确定工序尺寸为 Z=2mm,其中粗加工的加工余量Z=1.5mm,半精加工余量为0.5mm。
毛坯制造尺寸及技术要求见毛坯图。
图2 毛坯图
(六)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工序Ⅱ 铣底面D
机床:X5032型立式铣床
刀具:立式端铣刀,材料:, 。
铣底面D,
因其单边余量:Z=2mm
所以铣削深度:
参照参考文献[3]表2.4-81,取
机床主轴转速:
,
按照参考文献[3]表3.30
实际铣削速度:
进给量:
工作台每分进给量:
:根据参考文献[3]表2.4-81,
切削工时
被切削层长度:由毛坯尺寸可知,
走刀次数为1,
工序Ⅲ 铣顶面E,
机床:X5032型立式铣床
刀具:立式端铣刀,材料:, 。
因其单边余量:Z=2mm
所以铣削深度:
参照参考文献[3]表2.4-81,取
机床主轴转速:
,
按照参考文献[3]表3.30
实际铣削速度:
进给量:
工作台每分进给量:
:根据参考文献[3]表2.4-81,
切削工时
被切削层长度:由毛坯尺寸可知,
走刀次数为1,
工序Ⅳ 钻Φ10.5,Φ6.1孔。
钻孔
机床:Z525
刀具:高速钢麻花钻
确定进给量f=0.57mm/r·K=0.57×0.93=0.52㎜/s
ν=0.2m/s (12m/min) (表3—42)
n===5.9r/s
按机床选取 n=350r/min=5.8r/s
故实际切削速度 ν==0.2m/s
切削工时 l=53mm,l= 5mm,l=2mm
t== =19.6 s=0.33min
钻孔
机床:Z525
刀具:高速钢麻花钻
确定进给量f=0.57mm/r·K=0.57×0.93=0.52㎜/s
ν=0.2m/s (12m/min) (表3—42)
n===10.4r/s
按机床选取 n=570r/min=9.5r/s
故实际切削速度 ν==0.18m/s
切削工时 l=47mm,l= 3mm,l=2mm
t== =10.5 s=0.17min
工序Ⅴ 粗车、精车Φ12外圆及端面,粗车、精车G、F端面,切槽Φ11.5、倒角
机床:C6140车床
刀具:YT15硬质合金车刀
确定切削用量及加工工时
粗车Φ12端面:
确定加工余量为1.5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加工切削深度 由表4 ,根据[3]表1 当用YT15硬质合金车刀加工35钢时: ;
切削修正系数:
故
由机床
两端
粗车Φ12外圆:
确定加工余量为1.5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加工切削深度 由表4 ,根据[3]表1 当用YT15硬质合金车刀加工35钢时: ;
切削修正系数:
故
由机床
两端
精车Φ12端面:
确定加工余量为0.5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加工切削深度 由表4 ,根据[3]表1 当用YT15硬质合金车刀加工35钢时: ;
切削修正系数:
故
由机床
两端
精车Φ12外圆:
确定加工余量为0.5mm,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加工切削深度 由表4 ,根据[3]表1 当用YT15硬质合金车刀加工35钢时: ;
切削修正系数:
故
由机床
两端
工序Ⅵ 钻孔Φ3,钻、铰孔。
机床:Z525
刀具:高速钢麻花钻
钻孔Φ3
根据手册选取
f=0.57mm/r·K=0.57×0.93=0.52㎜/s
ν=0.2m/s (12m/min) (表3—42)
n===21.2r/s
按机床选取 n=960r/min=16r/s
故实际切削速度 ν==0.15m/s
切削工时 l=48mm,l= 2mm,l=1mm
t== =6.1s=0.1min
机床:Z525
刀具:高速钢麻花钻
钻孔Φ4
根据手册选取
f=0.57mm/r·K=0.57×0.93=0.52㎜/s
ν=0.2m/s (12m/min) (表3—42)
n===15.9r/s
按机床选取 n=960r/min=16r/s
故实际切削速度 ν==0.2m/s
切削工时 l=4mm,l= 0mm,l=1mm
t== =0.6s=0.001min
工序Ⅶ 钻孔2×Φ2
机床:Z525
刀具:高速钢麻花钻
根据手册选取
f=0.57mm/r·K=0.57×0.93=0.52㎜/s
ν=0.2m/s (12m/min) (表3—42)
n===31.8r/s
按机床选取 n=1360r/min=22.7r/s
故实际切削速度 ν==0.14m/s
切削工时 l=6mm,l= 1mm,l=1mm
t== =0.76s=0.12min
钻两孔 2t=0.24min
三、 专用夹具设计
(一) 问题提出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
利用本夹具主要用来加工工序Ⅴ(钻孔Φ3,钻、铰孔)。在加工本工序前,其他重要表面都已加工,因此,在本道工序加工时,主要考虑如何保证中心对齐,如何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精度。
(二) 夹具设计
1. 定位基准的选择
由零件图可知,为了定位误差小,选择零件的底面和孔Ø10.5为主定位基准面,由Ø6.1端面为次要定位基准面,这样,由一个平面,一个定位销限制了工件五个自由度,再以Ø6.1mm配一个菱形销定位,这样便限制了工件6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
2.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刀具:高速钢钻头,直径d=3mm,f=0.52mm/r
钻头转速 n=16r/s
工件材料:灰铸铁 HB=210
则:
切屑扭矩 M=10 (表3—36)
=225.63×3×0.52×1.059×10
=1.14(N·m)
轴向力 F==588.60×3×0.52×1.059
=1108(N)
其中 K=K=()=()=1.059
切削功率 P=2Mn×10
=2×3.14×1.14×8.33×10
=0.059 KW
由零件定位、装夹方式可知,只有钻削时产生的轴向力能引起零件的松动。
由夹紧机构产生的实际夹紧力应满足下式:
P=K·F
式中,安全系数
为基本安全系数1.5;
为加工性质系数1.1;
为刀具钝化系数1.2;
为断续切削系数1.2。
所以 (N)
所需的实际夹紧力为2212N是不算很大,为了使得整个夹具结构紧凑,决定选用螺纹夹紧机构。
1.位误差分析
定夹具的主要定位元件为一平面和一定位销一挡销:
定位销是与零件孔相配合的,通过定位销、削边销与零件孔的配合来确定加工孔的中心,最后达到完全定位。因此,定位销与其相配合的孔的公差相同,即公差为h7。
由于是自由公差,因此满足公差要求。
2.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如前所述,在设计夹具时,应该注意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应首先着眼于采用何种夹紧装置以减少更换工件的辅助时间。本夹具设计时,尽量使夹具体简单,紧凑。
图4 夹具设计
四、参考文献
1《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工业出版社 赵家齐 编
2《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王绍俊 编
3《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