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PLC概论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C,为了避免同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简称PC)混淆,现在一般将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从诞生至今已有30多年,发展势头异常迅猛,已经成为当代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支柱产品之一。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PLC的应用领域逐步扩大,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PLC的产生
传统的控制系统(特别是1969年以前,那时PLC还未出现)中主要元件是各种各样的继电器,它可以可靠且方便地组成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例1-1: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控制对象越来越多,其逻辑关系也越来越复杂,用继电器组成的控制系统就会变得非常庞大,从而造成系统的不稳定和造价昂贵。主要表现在:①当某个继电器损坏、甚至继电器的某触点接触不良都会影响系统的运行;②继电器本身并不太贵,但控制柜内元件的安装和接线工作量极大,造成系统价格偏高;③产品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生产设备的控制系统不断地作相应的调整。但对庞大的系统而言,日常维护已很难,再作调整难度更大。
鉴于以上问题,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向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提出了挑战:设想是否能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器,引入这种控制器后可使庞大的系统减小,并且能方便地进行修改、调整。按i这个宗旨,该公司向外公开招标,提出如下十大指标:
①. 编程简单,可在现场改程序; ②. 维护方便,最好是插件式 ;
③. 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柜; ④. 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柜;
⑤. 成本低于继电器控制柜 ; ⑥. 可将数据直接输入计算机 ;
⑦. 输入可以是市电(AC110v); ⑧. 控制程序容量 ≥ 4KB;
⑨. 输出可驱动市电2A以下的负荷,能直接驱动电磁阀 ;
⑩. 扩展时,原有的系统仅作少许更p。
这次招标引起了工业界的密切注视,吸引了不少大公司前来投标,最后DEC公司一举中标,并于1969年研制成功第一台PLC,当时命名为P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这台PLC投运到汽车生产线后,取得了极为满意的效果,引发了效仿的热潮,从此PLC技术得以迅猛的发展。
PLC的定义及其术语
一.定义
严格地讲,至今对PLC没有最终的定义。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985年在可编程序控制器标准草案(第二稿)中作了如下的定义:“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募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使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脑蛏杓啤”
美国电气制造协会(NEMA)1987年作的定义如下:“它是一种带有指令存储器、数字或模拟I/O接口,以位运算为主,能完成逻辑、顺序、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功能,用于控制机器或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装置。”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在标准草案中,将这种装置定义为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C。为了避免同个人计算机混淆,现在一般将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二.常用术语
1 点数 (I/O Points) 指能够输入 / 输出开关量、模拟量的总个数。一般是4或8的倍数。
2 扫描周期 是指PLC执行系统监控程序、用户程序、I/O刷新一次所用的时间。它直接反映PLC的响应速度,因此是PLC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单位是ms/kw (kb)。
梯形图 梯形图是PLC用户编程时最常用的一种图形编程方法,是表示I/O点之间逻辑关系的一种图。它实质上是变相的继电器控制逻辑图,形式和规范非常相似,其目的是为了让工厂技术人员不必懂计算机,就可使用(设计、阅读)它,例如图1-2:
PLC特点
PLC之所以能适应工业环境,并能够得以迅猛的发展,是因为它具有如下特点:
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5、 组合灵活、扩充方便
程序可变、具有柔性 6、 减少了工作量
编程简单、使用方便 7、 体积小、重量轻、环境要求低
功能完善 8、 成本低、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