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是减速器中常见的一种形式,能够实现输入输出轴成90度交叉传动,其结构简单,标准化程度高,制造和维修方便。本课题对于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先根据传动方案,选择电动机,分配各级的传动比以及一些传动装o的动力参数,再设计计算锥齿轮传动,接着设计计算圆柱斜齿轮传动。
利用相关专业软件进行计算和绘图是本设计的亮点。用本文的方法设计蜗轮蜗杆减速器,具有设计快捷、方便等特点。研究结果对提高设计的速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第,章、绪论
1.1 概述
减速器在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在现代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减速器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减速器和专用减速器两大类,二者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特点各不相同。
70~80,代,世界减速器技术有了很大发展。通用减速器体现以下发展趋势:
(1)高水平、高性能。
(2)积木式组合设计。基本参数采取优先数,尺寸规格整齐、零件通用性和互换性强、系列容易扩充和花样翻新,利于组织批量生产和降低成本。
(3)形式多样化、变型设计多。摆脱了传统的单一底座安装方式,增添了空心轴悬挂式、浮动支承底座、电动机与减速机一体式联接,多方位安装面等不同型式,扩大使用范围。
促进减速器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有:
(1)硬齿面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如大型磨齿技术、渗碳淬火工艺、齿轮强度计算方法、修形技术、变形及三、优化设计方法、齿根强化及其元化过渡、新结构等。
(2)用好的材料,普遍采用各种优质合金钢锻件,材料和热处理质量控制水平高。
(3)结构设计更合理。
(4)加工精度提高到ISO5-6级。
(5)轴承质量和寿命提高。
(6)润滑油质量提高。
1.2 齿轮减速器的特点
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重要的传动之一,形式很多,应用广泛,传递的功率可达近十万千瓦,圆周速率可达200m/s
齿轮减速器按减速齿轮的级数可分为单级、二级、三级和多级减速器几种;按轴在空间的相互配置方式可分为立式和卧式减速器两种;按运动简图的特点可分为展开式、同轴式和分流式减速器等。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最大传动比一般为8——10,作此限制主要为避免外廓尺寸过大。若要求i>10时,就应采用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齿轮传动的特点主要有:
1、效率高 在常用的机械传动中,以齿轮传动效率最高。如一级圆柱齿轮传动的效率可达99℅。
2、结构紧凑 在同样的使用条件下,齿轮传动所需的空间尺寸一般比较小。
3、工作可靠,寿命长 设计制造正确合理,使用维护良好的齿轮传动,工作可靠,寿命可长达一,二十年,这也是其它机械传动所不能比拟的。
4、传动比稳定 传动比稳s是对传动性能的基本要求。齿轮传动能广泛应用,也是因为具有这一特点。
但是齿轮传动的制造及安装精度要求高,价格昂贵,且不宜用于传动距离过大的场合。
齿轮减速器按减速齿轮的级数可分为单级、二级、三级和多级减速器几种;按轴在空间的相互配s方式可分为立式和卧式减速器两种;按运动简图的特点可分为展开式、同轴式和分流式减速器等。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最大传动比一般为8——10,作此限制主要为避免外廓尺寸过大。若要求i>10时,就应采用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1.3、圆锥齿轮减速器的特点
圆锥齿轮减速器和二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用 于需要输入轴与输出轴成90度配置的传动中。因大尺寸的圆锥齿轮较难精确制造,所以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的高速级总是采用圆锥齿轮传动以减小其尺寸,提高制造精度。齿轮减速器的特点是效率高、寿命长
维护简便,因而应用极为广泛。
1.4、本课题的任务
设计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中的两级锥齿轮—圆柱齿轮减速器
1.4.1工作条件:连续单向运转,工作时有轻微震动,小批量生产,单班制工作,使用时间20年,运输带速度允许误
为±5%。
1.4.2原始数据:
第二章、电动机的选择
1、电动机转速的确定
工作机转速
锥齿轮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比范围一般为i=8~15
电动机转速应在范围内即713~1337
所以选取电动机同步转速为1000r/min
2、电动机功率的确定
查[1]表12-8
类别
|
效率
|
数量
|
弹性柱销联轴器
|
0.995
|
2
|
圆柱齿轮(8级,稀油润滑)
|
0.97
|
1
|
圆锥齿轮(8级,稀油润滑)
|
0.97
|
1
|
圆锥滚子轴承(一对)(稀油润滑)
|
0.99
|
3
|
算得传动的装置的总效率
又有工作机效率为
作机效率
所需电动机输出功率为
计算得
查[1]表19-1,选则电动机额定功率为3kW
最后确定电机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型号为Y132M2-6,额定功率3kW,满载转速960r/min。
第三章、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1、分配各级传动比
总传动比
查[2]表16-1-3,推荐,且,
得,
2、由传动比分0结果计算轴速
各轴输入功率
各轴输入转矩
将计算结果列在下表
轴号
|
功率P/kW
|
转矩T/()
|
转速n/(r/min)
|
I轴
|
2.96
|
29.39
|
960
|
II轴
|
2.78
|
62.53
|
425
|
III轴
|
2.644
|
283.19
|
89.17
|
第四章、传动零件的计算
4.1、圆锥直齿齿轮传动的计算
选择齿形制GB12369-90,齿形角
设计基本参数与条件:齿数比u=2.26,传递功率,主动轴转速,采用两班制工作,寿命10年(一年以300天计),小锥齿轮悬臂布置。
(1)选择齿轮材料和精度等级
①材料均选取45号5调质。小齿轮齿面硬度为250HBS,大齿轮齿面硬度为220HBS。
②精度等级取8级。
③试选小齿轮齿数
取
调整后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查[3](10-26)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公式
① 试0载荷系数:。
② 计算小齿轮传递的扭矩:
③ 取齿宽系数:
④ 确定弹性影响系数:由[3]表10-6,
⑤ 确定区域系数:查[3]图10-30,标准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⑥ 根据循环次数公式[3]式10-13,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⑦ 查[3]图10-19得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⑧ 查[3]图10-21(d)得疲劳极限应力:,
⑨ 由[3]式10-12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
,
⑩ 由接触强度计算出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则
⑪ 齿轮的圆周速度
⑫ 计算载荷系数:
a:齿轮使用系数,查[3]表10-2得
b:动载系数,查[3]图10-8得
c:齿间分配系数,查[3]表10-3得
d: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查[3]表10-9得,所以
e:接触强度载荷系数
13按载荷系数校正分度圆直径
取标准值,模数圆整为
14计算齿轮的相关参数
,
,
15确定齿宽:
圆整取
(3)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1载荷系数
2当量齿数,
3查[3]表10-5得,,,
4取安全系数
由[3]图10-18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查[3]图10-20(c)得弯曲疲劳极限为:,
许用应力
5校核强度,由[3]式10-23
计算得
可知弯曲强度满足,参数合理。
4.2、圆柱斜齿齿轮传动的计算
设计基本参数与条件:齿数比u=4.76,传递功率,主动轴转速,采用一班制工作,寿命20年(一年以300天计)。
(1)选择齿轮材料、精度等级和齿数
①小齿轮材料选取40Cr钢调质,大齿轮选取45钢调质,小齿轮齿面硬度为280HBS,大齿轮齿面硬度为240HBS。
②精度等级取8级。
③试选小齿轮齿数
取
调整后
4初选螺旋角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查[3](10-21)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公式
1试选载荷系数:
2 计算小齿轮传递的扭矩:
3取齿宽系数:
4确定弹性影响系数:由[3]表10-6,
5确定区域系数:查[3]图10-30,标准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6根据循环次数公式[3]式10-13,计算n力循环次数:
查[3]图10-19得接触疲劳寿n系数:,
查[3]图10-21(d)得疲劳极限应力:,
由[3]式10-12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
,
7由[3]图10-26查得
8代入数值计算
小齿轮直径
9圆周速度
10齿宽b及模数,
11计算纵向重合度
12计算载荷系数:
a:齿轮使用系数,查[3]表10-2得
b:动载系数,查[3]图10-8得
c:齿间分配系数,查[3]表10-3得
d:查[3]表10-4得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查[3]图10-13得
e:接触强度载荷系数
13按载荷系数校正分度圆直径
14 计算模数
(3)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由[3]式10-17
1计算载荷系数
2由纵向重合度,从[2]图10-28得
3计算当量齿数
4由[3]图10-20得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5由[3]图10-18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6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由[3]式10-12得
7由[3]表10-5得齿形系数,
得应力校正系数,
8计算大、小齿轮的并加以比较。
,
大齿轮的数值大。
9取
10校正齿数
,
11圆整中心距
圆整为
12修正螺旋角
13计算几何尺寸
,
,取齿宽为,
第五章、轴的计算
1、I轴的计算
(1)轴上的功率,转速,转矩,
(2)初估轴的最小直径
先按[3]式15-2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选取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根据[3]表15-3,取,于是得
由于输入轴的最小直径是安装联轴器处轴径。为了使所选轴径与联轴d孔径相适应,故需同时选择联轴器型号。
联轴器的计算转矩,查[3]表14-1
查[1]表17-2,由于电动机直径为38mm,所以选取型号为HL3d孔径选为30mm。联轴器与轴配合的轮毂长度为60mm。
(4)轴的结构设计
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如下图
1轴段1-2,由联轴器型号直径为30mm,右端应有轴肩定位,轴向长度应该略小于60mm,取58mm。
2轴段4-5,先初选轴承型号,由受力情况选择圆锥滚子轴承,型号取30207,内径为35mm。所以轴段直径为35mm,长度应略小于轴承内圈宽度17mm,取为15mm。
3轴段2-3,由轴承内圈直径得轴段直径为35mm。左端联轴器又端面距离短盖取30mm,加上轴承宽度和端盖宽度,轴段长度定为65.25mm。
4轴段5-6,小锥齿轮轮毂长度为38mm,齿轮左端面距离套杯距离约为8mm,再加上套杯厚度,确定轴段长度为54mm,直径为32mm。
5轴段3-4,由于小齿轮悬臂布置,轴承支点跨距应取悬臂长度的大约两倍,由此计算出轴段长度为93mm。又有轴肩定位的需要,轴肩高度取3.5mm,所以轴段直径取42mm。
6零件的周向定位
查[1]表14-24得
左端半联轴倍ㄎ挥闷郊,宽度为8mm,长度略小于轴段,取50mm,选取键,
右端小齿轮定位用平键,宽度为10mm,长度略小于轴段,取30mm,选取键。
7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
参考[1]表12-13,取轴端倒角为2mm,圆角取1.6mm
(5)求轴上的载荷
根据轴的结构图和受力情况得出轴所受弯矩扭矩如图所示
(6)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由上图可知,应力最大的位置,只需校核此处即可,根据[3]p15-5及以上数据,以及轴单向旋转,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取,轴的计算应力
查[3]表15-1得,因此,轴安全。
2、II轴的计算
(1)轴上的功率,转速,转矩,
(2)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大圆锥齿轮:圆周力,轴向力,径向力
圆柱齿轮:圆周力,轴向力,径向力。
(3)初估轴的最小直径
先按[3]式15-2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由于此轴为齿轮轴,选取轴的材料应同圆柱齿轮一样,为40Cr,调质处理。根据[3]表15-3,取,于是得
(4)轴的结构设计
1轴段4-5,由设计结果,小齿轮分度圆直径为59.59mm,齿宽为65mm,取此轴段为65mm。
2轴段2-3,齿轮轮毂长度为40mm,轴段长度定为38mm,直径为齿轮孔径40mm。
3轴段1-2,选用轴承型号为30207,轴段直径为35mm,齿轮端面距离箱体内壁取7mm,轴承距内壁2mm,所以轴段长度取30mm。
4轴段6-7,用于装轴承,长度取19mm,直径取35mm。
5轴段5-6,轴承应该距离箱体内壁2mm左右,且小齿轮端面距离箱体内壁8mm左右,长度取10mm,又根据轴肩定位需要,轴径取41mm。
6轴段3-4,由于箱体内壁应该相对于输入轴的中心线对称,通过计算此段长度为20mm,又有定位需要,轴径取47mm。
7零件的周向定位
查[1]表14-24得
齿轮定位用平冢宽度为12mm,长度略小于轴段,取32mm,选取键12X32。
8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
参考[1]表12-13,取轴端倒角为2mm,圆角取1.6mm
(5)求轴上的载荷
根据轴的结构图和受力情况得出轴所受力和弯矩扭矩如表所示
载荷
|
水平面H
|
垂直面V
|
支反力F
|
|
|
弯矩M
|
|
|
总弯矩
|
|
扭矩T
|
|
弯矩和扭矩图如下:
(6)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由上图可知,应力最大的位置,校核此处即可,根据[3]式15-5及以上数据,以及轴单向旋转,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取,轴的计算应力
查[3]表15-1得,因此。
另外小齿轮的两个端面处较危险,右端按照轴颈35mm,若弯扭组合按照最大处计算,有,所以最终可以确定弯扭校核结果为安全。
(7)精确校核轴的疲劳强度
1判断危险截面
由上述计算已知小齿轮中点处应力最大,但是此处轴颈较两侧高出许多,所以应选4的左侧和5的右侧进行精确校核计算。
2截面4的左侧
抗弯截面系数
抗扭截面系数
截面4左侧的弯矩为
截面4上的扭矩为
截面上的弯曲应力
截面上扭转切应力
轴的材料为40Cr,调质处理。由[3]表15-1查得
。
综合系数的计算
查[3]附表3-2,由,
经直线插入,得因轴肩而形成的理论应力集中为
,,
由[3]附图3-1得轴的材料敏感系数为,,
则有效应力集中系数为,按[3]式(附表3-4)
由[3]附图3-2,3-3查得尺寸系数为,扭转尺寸系数为,
查[3]附图3-4,轴采用精车加工,表面质量系数为,
轴表面未经强化处理,即,则综合系数值为
碳钢系数的确定
碳钢的特性系数取为,
安全系数的计算
轴的疲劳安全系数为
故此处安全。
3 截面5的右侧
抗弯截面系数
抗扭截面系数
截面5右侧的
矩为
截面5上的扭矩为
截面上的弯曲应力
截面上扭转切应力
轴的材料为40Cr,调质处理。由[3]表15-1查得
。
综合系数的计算
查[3]附表3-2,由,
经直线插入,得因轴肩而形成的理论应力集中为
,,
由[3]附图3-1得轴的材料敏感系数为,,
则有效应力集中系数为,按[3]式(附表3-4)
由[3]附图3-2,3-3查得尺寸系数为,扭转尺寸系数为,
查[3]附图3-4,轴采用精车加工,表面质量系数为,
轴表面未经强化处理,即,则综合系数值为
碳钢系数的确定
碳钢的特性系数取为,
安全系数的计算
轴的疲劳安全系数为
故此处安全。
综上得出,此轴疲劳强度达到要求。
3、III轴的计算
(1)轴上的功率,转速,转矩,
(2)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周力,轴向力,径向力
(3)初估轴的最小直径
先按[3]式15-2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选取轴的材料为40Cr,调质处理。根据[3]表15-3,取,于是得
,此处有一个平键,直径增加5%,得出直径最小为31.5mm。
由于输入轴的最小直径是安装联轴器处轴径。为了使所选轴径与联轴器孔径相适应,故需同时选择联轴器型号。
联轴器的计算转矩,查[3]表14-1
选取型号为HL3,孔径选为35m。联轴器与轴配合的轮毂长度为60mm。
(4)轴的结构设计
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如下图
1轴段1-2,由联轴器型号得直径为35mm,右端应有轴肩定位,轴向长度应该略小于60mm,取56.5mm。
2轴段5-6,此处与大齿轮配合,取直径为齿轮孔径45mm,长度略小于轮毂长度取为58mm。
3轴段6-7,选取轴承型号为30208,由轴承内圈直径得轴段直径为40mm。又考虑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配合,大齿轮与内壁距离为10.5mm。轴承距离内壁取2mm左右,最后确定轴段长度为35mm。
4轴段4-5,此段用于大齿轮定位,轴肩高度为4mm,所以直径取53mm,长度取10mm。
5轴段3-4,左端用于轴承定位,轴肩高度取3.5mm,直径为47mm,又有轴承距离内壁2mm左右,轴段长度得出为61.5mm。
6轴段2-3,根据轴承和端盖宽度,再是轴稍微伸出一段,确定轴段长度为56.5mm,直径取轴承内圈大小为40mm。
7零件的周向定位
查[1]表14-24得
左端半联轴器定位用C型平键,宽度为10mm,长度略小于轴段,取50mm,选取键C,
右端大齿轮定位用平键,宽度为12mm,长度略小于轴段,取50mm,选取键。
7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
参考[1]表12-13,取轴端倒角为2mm,圆角取1.6mm
(5)求轴上的载荷
根据轴的结构图和受力情况得出轴所受弯矩扭矩如图所示
(6)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由上图可知,应力最大的位置,只需校核此处即可,根据[3]式15-5及以上数据,以及轴单向旋转,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取,轴的计算应力
查[3]表15-1得,因此,轴安全。
第六章、 轴承的计算
1、I轴的轴承校核
轴承30207的校核
求两轴承受到的径向载荷
径向力,
查[1]表15-1,得Y=1.6,e=0.37,
派生力,
轴向力,左侧轴承压紧
由于,
所以轴向力为,
当量载荷
由于,,
所以,,,。
由于为一般载荷,所以载荷系数为,故当量载荷为
,
轴承寿命的校核
2、II轴的轴承校核
轴承30207的校核
求两轴承受到的径向载荷
径向力,
查[1]表15-1,得Y=1.6,e=0.37,
派生力,
轴向力,右侧轴承压紧
由于,
所以轴向力为,
当量载荷
由于,,
所以,,,。
由于为一般载荷,所以载荷系数为,故当量载荷为
,
轴承寿命的校核
3、III轴的轴承校核
轴承30208的校核
求两轴承受到的径向载荷
径向力,
查[1]表15-1,得Y=1.6,e=0.37,
派生力,
轴向力,左侧轴承压紧
由于,
所以轴向力为,
当量载荷
由于,,
所以,,,。
由于为一般载荷,所以载荷系数为,故当量载荷为
,
轴承寿命的校核
第七章、键连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键的校核按公式 计算,代入数据,计算结果如下表:
键
|
直径mm
|
工作长度mm
|
工作高度mm
|
转矩 N.m
|
应力Mpa
|
|
30
|
42
|
3.5
|
29.39
|
13.32
|
|
32
|
20
|
4
|
62.53
|
48.85
|
|
40
|
20
|
4
|
62.53
|
39
|
|
45
|
44
|
4
|
283.19
|
71.5
|
|
35
|
51
|
4
|
283.19
|
79.3
|
查[3]表6-1得,所以以上各键强度合格。
第八章、减速器附件的选择
1、通气器
由于在室内使用,选简易式通气器,采用M12×1.25
2、油面指示器,油面变动范围大约为17mm,取A20型号的圆形游标
3、起吊装置
采用箱盖吊换螺钉,按重量取M12,箱座⒂玫醵
4,放油螺塞
选用外六角油塞及垫片M16×1.5
第八章、润滑与密封
1、齿轮的润滑
采用浸油润滑,浸油高度为半个齿宽到一个齿宽,取为35mm。
2、滚动轴承的润滑
由于轴承周向速度为3.4m/s,所以开设油沟、飞溅润滑。
3、润滑油的选择
齿轮与轴承用同种润滑油较为便利,考虑到该装置用于闭式齿轮设备,选用中负荷工业齿轮油220。
4、密封方法的选取
选用凸缘式端盖易于调整,采用毡圈密封,结构简单。
轴承盖结构尺寸按用其定位的轴承的外径决定。
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修订版),鄂中凯,王金等主编。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年
2、《机械设计 第八版》,濮良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
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王昆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4、《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第三版),龚桂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
5、《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版),龚桂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6、简明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唐金松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7、《机械零件设计课程设计》,毛振扬 、陈秀宁 、施高义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
8、《机械设计手册》,机械设计手册编写组,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年12月
附件下载